kaiyun全站两年前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相关企业用回收的海洋塑料制作的手机壳,本次发布会上,
4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张志锋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关于海洋塑料垃圾污染治理的提问时介绍了治理的模式创新。
“大家可能还记得,2022年我在新闻发布会上曾经展示了相关企业用回收的海洋塑料制作的手机壳。”张志锋说,这次我给大家展示的就是相关企业用回收的海洋塑料生产的“货架式”产品清单,既有各种海洋塑料粒子,又有漂亮的文具日用品和流行服饰等。
同时,在治理行动方面kaiyun全站,近期将印发实施《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各沿海城市,以毗邻城市建成区的65个海湾为重点,系统开展为期三年的拉网式海洋垃圾清理行动kaiyun全站。
海洋塑料垃圾污染来源复杂、影响范围广,对常态化治理监管要求高,人民群众普遍关注。
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针对当前海洋塑料垃圾污染问题,我们有何应对措施?开展了哪些创新治理举措?
张志锋回应,生态环境部一直高度重视海洋塑料垃圾污染防治,一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在法治建设方面,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对建立健全海洋垃圾治理监管工作体系和制度机制作出详细规定。
在模式创新方面,浙江台州“蓝色循环”海洋塑料治理新模式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为保护“海洋蓝”贡献“中国策”。
在治理行动方面,生态环境部组织秦皇岛湾、厦门湾等11个重点海湾在全国率先实施专项清漂行动,一年来累计清理海洋垃圾约5.53万吨,并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张志锋进一步强调,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农业农村部等共同制定了《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这个方案将于近期印发实施,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各沿海城市,以毗邻城市建成区的65个海湾为重点,系统开展为期三年的拉网式海洋垃圾清理行动,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和制度机制等。
对于下一步工作,张志锋表示kaiyun全站,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地方,按照《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最新要求,深入推进实施《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并通过无人机、视频监控等多技术手段,加大重点海湾塑料污染的常态化监管力度,指导督促沿海地方依法落实好海洋垃圾监测、拦截、收集、打捞、运输、处理等各方面任务,不断建立健全从源头治理、环境清理到回收利用的闭环管理体系。
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介绍,2023年,在强化常态执法巡查的基础上,中国海警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部署开展“碧海2023”专项执法行动,贯通实施“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加大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出问题整治力度,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执法监管服务。全年,检查海洋工程建设项目3600余个次,倾倒区和倾废项目690余个次,踏查海洋自然保护地1300余个次,查办非法倾废案件95起、涉嫌破坏公用通信设施案件33起。
同时,在治理非法盗采海砂等重难点问题方面,刘德军介绍,中国海警局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部署开展打击涉海砂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形势分析研判,科学力量布势,强化联勤联动,巡查砂场、码头、施工现场等处所3800余个次,检查各类船舶1.68万艘次,查获涉海砂案件98起,查扣涉案船舶95艘、海砂45.2万吨,同比均大幅下降,重点海域的非法盗采海砂多发势头得到遏制。
值得注意的是,生态环境部从去年开始组织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通过实施三基调查,能够全面掌握我国海洋环境中各类污染物含量分布、污染来源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等,为综合评估新时期的海洋生态环境基本状况、变化趋势、问题风险等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制定实施中长期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度提供决策依据kaiyun全站。
对此,张志锋介绍,计划到2025年kaiyun全站,完成国家和地方三基调查的各项任务,基本摸清新时代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的“家底”,科学确定新征程上美丽中国建设在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基线和起点,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